經營通路兩個需要→需要人才
選擇合夥人很重要,人多少不是重點,而是什麼人跟我們合作!

★什麼是人才?
學經歷不是標準
願意學習、願意改變 就是人才

★什麼是創業家?
願意堅持學習、願意堅持改變 就是創業家

當我們很努力堅持與改變
卻還是找不到人才?
招募是一個互相評估的過程
一. 評估是否為人才→物色
二. 評估是否適合合作、評估事業的過程→招募
三. 互相評估OK,開始討論合作模式→推薦

招募評估對方是否需要?是否適合?是否想要?這是一個評估人才的過程
想賺錢跟想創業是兩回事
每個人都想賺錢,卻不是每個人都想創業
不要「憑感覺」,要理性去分析!

一、物色過程三階段
建立形象、練習聊天、學習交朋友
1. 建立形象:產品如何包裝曝光,吸引他人→有名單
2. 練習聊天:透過社群媒體聊天
3. 學習交朋友:關心對方的生活,順手幫忙,重點不在累積財富,而是友誼的帳戶,財富只是附加價值

 

★你該做的事:
一直建立形象、一直練習聊天、一直學習交朋友

二、招募
★招募要具備的四個能力:
1. 聽故事的能力:聽對方的需求是什麼?他有想要創業嗎?他有需要創業嗎?他有意願創業嗎?需求永遠是我們先聽對方講什麼,再聽對方故事唯一要抓住的重點,所以當我們聽完了他的故事,抓到他的需求,他可能對我的生活與生意產生興趣了

2. 說故事的能力:我們要說自己的創業故事,所以大家要能很精彩的分享自己的兩分鐘廣告,在分享兩分鐘廣告的過程,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不要在分享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把它跟生意掛在一起,我們要分享創業過程裡的心路歷程,可是我們不一定要試探對方要怎麼突破,接下來要聊自己對人生的規劃,但是不要去干涉別人的人生規劃,不要把他人的人生規劃跟我們的績效綁在一起,我們只是單純地去分享我們如何過得更精彩,如何創業更成功,所以當我們的分享很精彩,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事業對他來說已具吸引力,想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跟他說這個有多好,而是要帶著聽故事的能力

3.帶人聽故事的能力:我們永遠把所有想了解事業的朋友帶進系統裡面,因為很多時候是我們跟他講什麼,他不見得聽得進去,讓朋友聽講師的故事,他會對事業更產生共鳴,他就會認真評估事業了

4. 帶人說故事的能力:我們必須帶朋友參加會後會,從會後會的分享可以知道他們很用心在學習事業裡的知識,更了解這個事業,透過跟夥伴的重點交流,他會更認真的思考,這個事業可為他帶來什麼轉變,同時透過情感的交流與回饋,我們更知道他對於這個事業的感受更知道他的感覺是什麼,更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引導他投入這個事業,所以我們必須有引導朋友說故事的能力

三、推薦
★在討論合作模式時,所該具備兩個技巧:
1. 用聊天的方式討論合作細節,比較愉快比較沒有壓力
2. 自信&格調:自己態度必須自信,我們越自信,朋友就會對我們的事業更有信心,姿態抓得恰到好處,可以讓朋友覺得跟我合作的是一個很有格調的生意
3. 誠實:這是在推薦的過程裡面最重要的事情,誠實跟正直是經營這個事業的底線,沒有妥協跟商量的餘地,在這個社會上要賺錢其實不難,賺大錢機會也很多,可是很多賺大錢的機會都讓我們晚上睡不太著,因為某種程度上我們必須要昧著自己的良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講一些自己不想講的話,可是在這個事業裡面,我們永遠以良善為前提,我們永遠賺這個永續收入賺得心安理得,因為我們用最誠實且最正直的方式,透過誠實的方式,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正直的團隊,可是誠實與正直並不是做大生意時的專利,而是從小地方就必須要開始做起了,當你的夥伴以不誠實且不正直方式在做小地方的時候,怎麼還能期待在大地方,在重要的關鍵裡也能誠實與正直,所以在這個生意裡面不管從多細微的細節,我們都用最誠實的態度來經營這個事業,用最正直的方式來帶領團隊

★最後,借力
借力會議、借力團隊、借力公司、借力系統,是我們經營這個事業推薦過程最古典的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經營這個事業的幾個技巧,即使我們說的內容一模一樣,技巧掌握好,在推薦的過程裡面就會順利很多,所以物色、招募、推薦的過程其實都是一樣的,不管人能力好壞我們都需要走過物色招募推薦的過程,可是很多時候有些夥伴都很疑惑,為什麼我的物色招募推薦做得那麼辛苦那麼摧人,可是有很多的朋友他推薦過程很輕鬆,做招募很容易,推薦很順利可以我們也很努力啊~我們很願意堅持很願意學習很願意改變啊,但差別到底在哪裡?但要理解的是,有些時候不要去羨慕別人做得很快運氣特別好,也許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從美安之前就已經在建立形象,他就已經在聊天了,他就很喜歡交朋友了,他就已經在物色了,只是他不知道當初建立形象、聊天、交朋友是為了事業而做物色的準備,所以在加入這個事業之後,才可以在跳過物色的階段從招募開始,可是如果你過去形象不好,也不是很喜歡聊天,或是不喜歡交朋友,我們當然是從零開始,可是那又怎麼樣?做得快一點慢一點我們都可以拿得到永續收入,兩年拿到永續收入跟三年拿到永續收入有很大的差別嗎?三年拿到跟四年拿到跟我們未來可以拿五十年的永續收入有很大的差別嗎?

兩到三年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從零開始的,在這個事業裡面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走到終點,我們都可以拿到永續收入,只是我們不一定要走得最快,可是我們一定要有耐心跑完,在物色招募推薦的過程中,社會的現況總有一些事實存在,在這個社會上抱怨的人永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多,肯改變的人永遠比你想像中的少;想創業的人永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可是敢創業的人絕對比我們想像中的少;所以我們要找的是「肯改變、敢創業」的人才,我們去培養他,而不是強迫那些「不肯改變、不敢創業」的人來希望他成為我們應該合作的人才,重點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強迫別人變成人才

所以事實上我很喜歡中國文學裡的一段文章,弄懂了這篇文章,就能夠懂得這個生意的招募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差,總有個人愛你
不管你的條件有多好,總有個人不愛你
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緣分
而這種緣分恰恰需要耐心等待
在你的世界裡總有個人比想像中愛你」這是知名作家張愛玲的文章

把這個道理放到事業的招募,道理是一樣的

「不管你講得有多差,總有個人加入
不管你講得有多好,總有個人不加入
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夥伴是一種緣分
而這種緣分恰恰需要耐心等待
在你的世界裡總有個人比想像中需要美安」

永遠記得,總有人會想改變的,總有人打死都不想改變的,重點是我們要有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人,要有胸懷去接受不能改變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智慧去分辨到底誰願意改變,誰不願意改變!

 

延伸閱讀:全球最大的購物網站     SHOP.COM最新商業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m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